7月份以來,南寧開啟“燒烤”模式,居民用水需求隨之大幅增加。7月14日,南寧市城區日供水量為169萬立方米,達到了入夏以來供水的高峰值。如果說盛夏時節的用水無憂是市民們最大的感受,那這愜意的背后是廣西綠城水務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綠城水務”)的供水人直面高溫“烤”驗,揮灑汗水鏖戰高溫護民生換來的。
供水管道施工:露天炙烤下的暴汗淋漓
在三津大道上一條挖開的溝渠旁,整齊擺放著一根根碩大的鋼管,這里是三津水廠擴建工程配套出廠管的施工現場,焊接師傅歐永斌正身著厚重的焊工服進行鋼管焊接作業。雖然還沒有到正午時分,但此刻戶外的溫度已臨近40℃,水管內因為焊接的熱點溫度瞬間達到了50℃。工作不到2分鐘,歐師傅身上汗水已經濕透了兩層衣服,臉上的汗也如豆子般順滑而下。
▲三津水廠擴建配套出廠管工程施工現場
正在進行緊張施工的三津水廠擴建配套出廠管工程是南寧市重點工程項目,總投資約2.3億元,建設供水主干管總長約11公里,項目于2022年5月開工建設,預計于2023年5月完成建設,服務區域約1800公頃,建成后將惠及江南區、相思湖新片區約23萬人口。
在供水管道施工過程中,焊接是至關重要的環節。焊工的工作效率直接關系著工程的整體進度。為了能讓工程早日造福于民,像歐師傅這樣的焊工們常常需要在高溫下連續工作。歐師傅說,他從事這份工作已經十多年了,早已習慣了這樣的工作狀態,即使覺得很熱很累,但是仍然為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
▲焊接工在管中實施管道焊接作業
該工程負責人表示,為了給予工人更多的人文關懷,高溫期間,工地積極采取防暑降溫措施,通過合理的工作班次和作息安排,避免工人長時間高溫時段室外作業。施工現場還配備防暑降溫用品和急救藥品,并安排管理人員跟班作業,提高應急處置能力。
水廠運維:地下一層的機房悶“烤”
生產設備是供水廠的“心臟”。為保證高溫天氣下設備的正常運轉,水廠加大對關鍵設備巡檢頻次,密切關注設備溫升情況,及時進行維護保養,確保各類設備設施安全可靠,出廠水達到國家飲用水衛生標準。
在三津水廠的送水泵房內,技術維護員蘇家志拿起聽棍,聽棍一頭放在機器上,另一頭靠近耳朵,他憑著聽棍聽著機器扇葉轉動時發出的聲音,診斷這臺機器是否運作正常。
▲技術維護工人在送水泵站里巡檢設備
如果說室外的高溫對于技術工是一種炙烤,那么在地下一層的送水泵房里,就仿佛進入一個吵鬧的桑拿房。在這里,6臺巨大的水泵在一個密閉的廠房內同時運轉,發出嗡嗡的轟鳴聲。還未下到泵房內,一股熱浪迎面撲來,到達平面后,筆者手中的溫度計溫度瞬間飆升到50℃。但在這樣嘈雜悶熱的環境下,蘇師傅需要沉下心,忍受高溫帶來的不適,仔細聆聽機組運轉的聲音,判斷故障的來源。
技術維護員馮瑩堂介紹,日常巡檢中,光是為這6臺機器檢查,就需要半個小時,如果碰上機器發生故障,50℃的“烤箱”里呆三四個小時也是家常便飯。
三津水廠是市區內的主力供水廠之一,服務區域主要涵蓋南寧經濟開發區、沙井片區、大學路等。水廠的正常運行關系著千家萬戶的用水問題,對此,水廠的員工們不懼高溫,24小時始終堅守崗位,確保了水廠的正常運轉。此外,為了進一步增加供水能力,綠城水務于去年啟動了三津水廠擴建工程項目,水廠的供水規模將從原有的20萬立方米/日提升至30萬立方米/日,可有效補充江南、沙井、相思湖新區等片區管網末梢用水,明顯改善該區域供水環境,為南寧市的安全用水更添堅實的保障。
換表工:水與火的共舞
正午的太陽白晃晃地讓人睜不開眼,綠茵草坪上,短短5分鐘內,地表溫度表從38℃瞬間飆升到47℃。腳下的熱浪仿佛要將鞋底融化。只見換表工陳浩拿著扳手扳動表位上的螺絲,瞬間水柱四射,陳浩的身上被濺射的水花弄濕了一身。
▲換表工在進行表位的檢修
據介紹,為了保障市區內的供水設備正常運行,營業處換表班的工作人員每天會對市區內的總表進行巡檢。一旦發現問題,他們就會馬上組織對故障水表進行更換。換表班的師傅們每天巡檢的路程少則七八十公里、多則上百公里,如果碰上緊急的故障搶修,為了減少停水搶修給市民的用水帶來影響,他們就需要帶水作業。一天下來,身上的衣服濕了又干,干了又濕。談起抗高溫的“秘訣”,陳浩師傅說“除了堅持,能讓市民正常有水喝、有水用,就是我最大的工作動力”
炎炎烈日、滾滾熱浪,更突出了供水的民生需求。據悉,南寧市的用水量最高峰期一般在9月,今年最高日供水量或超過175萬立方米。守護城市供水“血脈”的綠城水務人也將經受著一次又一次的“烤”驗,他們頂烈日,戰高溫,堅守自己的崗位,用自己的行動踐行“興水惠民 潤澤萬家”的企業使命,彰顯著綠城水務人的鐵軍精神。(通訊員:馬麗)